close

根據報載,台灣青少年憂鬱情形相當嚴重,

台北市有憂鬱情緒的高中生就高達一萬人!四成高中生情緒低落,原因不外乎升學壓力、同儕競爭壓力、父母失和家庭壓力、愛情失戀壓力,有些高中生的憂鬱程度似乎已嚴重到必須求診。

此外,根據衛生單位依國外文獻對校園憂鬱症之情形的推估,台北市一百卅一所中等學校之廿四萬學生中,預估約有四千八百名至一萬九千二百名罹病,即使一百五十二所小學的二十萬小學生中,也預估約有一千名至五千名罹病。

這已透露出警訊,政府單位如何因應與接招,想必家長、老師相當關注,參考國外都有特殊針對青少年求學期間輔導機制,而國內亦有學校輔導室、或老師等抒發管道,為何我們的孩子還是會想不開,值得我們省思。如何整合專長於心身醫學的醫師與專業護理師、心理師、社工師等醫療團隊,提供高品質全方位的醫療服務。

憂鬱症的降臨,恐慌症的發作,往往並不單純,人類的腦子當意識到外來壓力訊號(包括緊張、焦慮、恐慌、氣憤等等),腦下丘就會傳遞信號給腦垂體分泌激素,引導腎上腺素分泌來對抗;如果壓力是長期出現,腦子還會命令身體製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這是一種壓力蛋白(stress proteins),如果在身體內累積過高的量,就會阻撓免疫細胞兵團的運作。

目前臨床歸納有基因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的可能。有些導因於家族遺傳,患者往往不知,在門診中,為數眾多的強迫症患者,經詢問其家族病史時,常發現其一等親或手足也有此疾,因此在門診中常有母子檔、父子檔、手足檔,甚至一家三代4人一起接受治療。

環境因素導致的憂鬱症,因一時身處的環境有關,治癒機會較高。此外,憂鬱症的終生共病率很高,有在年輕時就發病,但症狀可能不嚴重,不會到身心內科就醫,直到壓力來源越來越多,合併出現憂鬱症狀,或有長期失眠、身體不適、焦慮、緊張、莫名的害怕時才發現求助無門。治療方式,以藥物治療加上行為治療,療效最好,患者及家屬多涉獵有關憂鬱症的相關衛教資料,家人對患者能有更多的關懷和瞭解,也讓患者有更好的病識感,能積極參與治療計畫。

面對國內幾十年難見的不景氣與失業風潮,身為上班族的一員往往必須兢兢業業,更加努力來提昇自己的工作產值,以維護自己的飯碗,避免成為下一個失業的受害者。

針對上班族罹患失眠、憂鬱及恐慌等身心疾病人口攀昇,求診者日增,但白天繁忙無法分身,因而延誤了就醫的適當時機,建議方便上班族,籌畫夜間門診服務上班族。針對學生憂鬱症的族群,由專人去校園,一對一的展開輔導,為避免同學歧視,甚至於下課後,居家拜訪,與家長共同來解決問題。

使病人能瞭解其內在性格和處理壓力的身心反應模式,進而配合放鬆訓練、生理回饋、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調整等方法,以期達到最終壓力釋放使情緒安定、自信恢復、身心健康的治本境界。根據商業週刊報導,全球最大的健康組織凱色永久醫療計畫(Kaiser Permanent Medical Care Program)主持人大衛索柏,在他的「身心健康通訊」當中,提出了幾點用「心」增加免疫力的秘訣:

一、少發脾氣、多信任人:因為根據研究,「敵意」低的人,血液的帶氧腺體數目也會增加,帶氧腺體就像高速公路的開道車,可以讓人的免疫細胞快速抵達病菌入侵現場。

二、多開懷大笑:大笑可以減少壓力荷爾蒙。而且,哥倫比亞大學一項對民眾觀賞歡笑錄影帶的研究也發現,開心一下會增加口水分泌,並且增加唾液中的抗體。

三、多幫助人:一項針對兩千七百名美國社區志工的調查顯示,這群人罹患心臟病、憂鬱症及傳染病的比率,比沒有擔任志工的人少二‧五倍。做善事之後,腦啡釋放的量會提高,從而增加快樂、減少因憂愁造成的壓力蛋白。

四、增加親密接觸,例如,按摩或擁抱:邁阿密大學研究發現,每天接受四十五分鐘的按摩,一個月後免疫細胞數目明顯增加。而許多醫師的經驗也發現,無論幼兒或成人,若是常常有人充滿關懷的撫摸、擁抱他們,對於疾病的抵抗力都會增強。

五、回歸信仰:據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固定參加宗教聚會,或有禱告靈修生活的人,體內的interleukin-6蛋白(會削弱免疫力),比沒有宗教信仰的人要低。而教友的支持網,也是減少壓力的重要因素。

六、建立適合自己的生活節奏:時間的壓力是有毒的,因為會快速累積皮質固醇。但在同一時間要做多少事,卻要看個人;動作快的人被要求慢慢來,反而會增加壓力。

七、不要憂慮太多:聖經有一段經文「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經過醫學證明是正確的,因為憂鬱症患者也有更高的骨質疏鬆比率,而且體內T細胞與殺手細胞的比率都比一般人要低三成以上。此外,最常被提到的增加免疫力的方法,其實都不新鮮,卻是許多人忽略的」」固定運動與好好睡覺。誘發睡眠的化學物質,與刺激免疫系統細胞的化學物質是相同的,所以睡不好與不好好睡覺的人,體內的T細胞數目也比較睡眠足夠的人要少。

耶魯大學的研究發現,每晚熟睡(睡眠中段最深沈的時間)少於兩小時的人,罹患癌症與免疫系統疾病的可能性比熟睡時間超過四小時的人,要高出三○%。而美國疾病管制局則鄭重指出,每個成人最能夠增加免疫力的運動量,是每週三天,每次三十分鐘到四十五分鐘,做令心跳可以輕微加速的運動。

持續超過三個月之後,免疫力就會增加。而太少或者過激,都反而會減少或抑制免疫力。增加免疫力,簡單嗎?似乎也不難,就是一句「平衡的身心靈」。憂鬱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用不正當的心態來面對,讓大家一起來對抗憂鬱症,一掃陰霾,再展笑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0933313354 的頭像
    lee0933313354

    好眠寶寶

    lee0933313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