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抗憂鬱藥是自殺的幫手

   新聞報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前(九月十三日)舉辦聽證會,與會專家學者們證實抗憂鬱藥物會有導致自殺衝動的副作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正式對全世界宣佈這項結論。

    報導中也提到,製造抗憂鬱藥物的那些藥廠其實早在研究階段就發現有此自殺副作用,但卻隱瞞不公佈,醫學專家與受害者家屬同時對此惡行提出嚴正譴責。

    這個消息,可說是遲來的警訊,不知有多少自殺者已白白送命。其實早在新型抗憂鬱藥物(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剛上市時,就有專家提出這項警訊。但是在藥廠數百億美元的強勢行銷宣傳與精神醫學界的推波助瀾下,「憂鬱症」成了最「流行」的「疾病」,抗憂鬱藥物當然跟著就大為暢銷,成為本世紀全球利潤最高與市場最大的一項商品。

   在龐大利益的驅使下,自然沒有人會願意對這項嚴重的副作用予以正視,甚至還刻意加以隱瞞,或者把自殺衝動歸咎於憂鬱症本身。

    負責管理藥物安全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沒有盡到其職責,忽視這項副作用,直到有數萬個抗憂鬱藥副作用的案例不斷地出現,輿論壓力越來越大之後,才真的開始採取行動。抗憂鬱藥廠商近年來在台灣也依循歐美的行銷模式,先把「憂鬱症」炒到最高點,不斷在各媒體與管道上運用各種文宣、解說與活動「教育」專業醫療人員、政府官員與一般民眾。

   時至今日,發現與治療憂鬱症可說已成為一項「全民運動」,各醫院精神科門診天天爆滿,精神藥物的健保給付支出急劇竄升。政府衛生單位也跟著配合推廣呼籲。甚至連有些非精神專科的醫師們也開始習慣性地將病因歸咎於「憂鬱症」並直接地給予抗憂鬱藥物,以「增進療效」。

    加上國人愛吃藥的習慣,抗憂鬱藥物的濫用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難怪台灣的自殺率不斷上升,很多人動不動就想自殺。

   在今年三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就已經第一次向全世界的醫師們發出警訊,提醒醫師們抗憂鬱藥物的自殺副作用。但是我們的政府衛生機關與精神醫學界卻對這項警訊毫不在意,宣稱這只是一種「說法」,還有待「觀察」,另一方面還更加積極在推動憂鬱症的教育與藥物治療。

    真不知道還要死多少人、還要多少個破碎家庭?曾經治療過多位藝人憂鬱症的精神科醫師 陳國華,日前被發現在其診所內燒炭自殺身亡。這個消息帶給社會極大的震撼。一個在治療憂鬱症的「專家」怎麼無法處理自己的情緒問題呢?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這得從精神醫學治療的觀念談起。

   現代精神醫學一直執著地相信人的情緒都是腦內化學物質缺乏或者不平衡所導致的,因此只要靠著藥物就可以治好人的情緒與壓力困擾。

    但問題在於,這論點從未被真正地科學驗證過。就憑著一些片面的動物實驗數據與假設,藥廠不斷開發出各種新式的精神治療藥物,試圖「矯正」腦內的化學平衡。結果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層出不窮,反而往往更嚴重地干擾了腦神經的正常功能。可笑的是,許多現在的街頭毒品原本最早都是精神醫學大力宣揚的「神奇」治療藥物。安非他命、強姦藥片FM2、搖頭丸等等都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ee0933313354 的頭像
    lee0933313354

    好眠寶寶

    lee093331335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